unix shell programming / sh / csh syntax

Shell script syntax

Bourne shell (sh) syntax samples

test:
[ number -lt|-le|-eq|-ne|-ge|-gt number ]
[ string = != string ]

if [ test ]
then
   commands
elif [ test ]
   commands
else
   commands
fi

for var in item1 item2 item3
do
  commands
done

while test
do
  commands
done

case expression in
  case1)         commands ;;
  case2|case3)   commands ;;
  *)             default-commands ;;
esac


# How to read an input file into shell variables:
while read variable1 variable2
do
  ...
done < $input_file

# How to redirect stdout/stderr
echo something 1>&2
echo something 2>&1

# How to throw out stdout and stderr
some_command > /dev/null 2>&1

# Shell functions:
func () {
	echo $1 $2 $3
}
func a b c


C shell (csh) syntax samples

test:
( expression ==|!=|>>|<< expression )

if ( test ) command

if ( test ) then
   commands
else if ( test ) then
   commands
else
   commands
end if

foreach var ( list list list )
  commands
end

while condition
   commands
end

# How to throw out stdout and stderr
some_command >& /dev/null

另一個

#!/bin/sh
count=0
while [ $count -lt 5 ]
do
  count=`expr $count + 1`
  echo $count
done

sysctl / Linux tunning /etc/sysctl.conf

net.ipv4.ip_local_port_range = 1024 65536
net.core.rmem_max=16777216
net.core.wmem_max=16777216
net.ipv4.tcp_rmem=4096 87380 16777216
net.ipv4.tcp_wmem=4096 65536 16777216
net.ipv4.tcp_fin_timeout = 3
net.ipv4.tcp_tw_recycle = 1
net.core.netdev_max_backlog = 30000
net.ipv4.tcp_no_metrics_save=1
net.core.somaxconn = 262144
net.ipv4.tcp_syncookies = 0
net.ipv4.tcp_max_orphans = 262144
net.ipv4.tcp_max_syn_backlog = 262144
net.ipv4.tcp_synack_retries = 2
net.ipv4.tcp_syn_retries = 2



取代 squid 的 HTTP 加速器 varnish

據說用 3台 varnish 可以抵 12台 squid 來用 , 有時間要來玩一下.

Varnish

http://varnish.projects.linpro.no/

 

Varnish is a state-of-the-art, high-performance HTTP accelerator. It uses the advanced features in Linux 2.6, FreeBSD 6/7 and Solaris 10 to achieve its high performance.

Some of the features include

  • A modern design
  • VCL – a very flexible configuration language
  • Load balancing with health checking of backends
  • Partial support for ESI
  • URL rewriting
  • Graceful handling of "dead" backends
  • more features

Varnish is free software and is licenced under a modified BSD licence. Please read the introduction to get started with Varnish.

用 HAProxy 作 load balancer – 窮人的 SLB ( server load balance)

這是簡單版的架構, http flow:
cacae1dfce25d17bd8225bdcd8b7b772

其實, 裝起來並沒有想像中複雜, 只是準備一個測試環境比較麻煩些罷了–> vmware 又幫了我不少忙 😛

參考他的 online document:
http://haproxy.1wt.eu/download/1.3/doc/haproxy-en.txt

及架構圖
http://haproxy.1wt.eu/download/1.3/doc/architecture.txt

略翻完這兩個文件就可以來測試了 , 首先準備三台 web server : webA 到 webC , 然後還要一台 server 當 haproxy server 這台不用跑 apache , 安裝 haproxy 很簡單, 在 gentoo 就是 emerge –av haproxy , 設定檔要自己建 (放到 /etc/ )

我的 /etc/haproxy.cnf

listen webfarm 172.30.0.235:80
monitor-uri /haproxy_status
stats uri /stats
stats auth admin:admin
mode http
balance roundrobin
cookie SERVERID insert indirect
option httpchk HEAD /index.php HTTP/1.0
server webA 172.30.0.206:80 cookie A check
server webB 172.30.0.227:80 cookie B check
server webC 172.30.0.228:80 cookie C check

第一次連上後, haproxy 如他的 menual 寫的 , 會丟一個 cookie 給 client , 作為下次要連的實體 server 的依據 , 我把那台 apache 停掉, 果然就連到別去了 , 然後 phpinfo 中值得紀錄的是:

SERVER_NAME 就是 haproxy.cfg 中寫的 listen 的 IP , 然後 , SERVER_ADDR 就是實體連到的 apache 的 IP , haproxy 會不停的丟 HTTP/1.0 的 HEAD 取得 apache 是否還活著.

在 webA-C 的 aapache access log 中若 沒特別改的話, 就是紀錄 haproxy server 的 IP address

….

好了! 實驗完成了!

結論, HAProxy 在他的官網寫說他:

“ 提供一個免費/快速的 HA / LOAD BALANCE 方案 , 可是我覺得他僅能夠說 HA / BALANCE (並沒有很徹底的偵測 server loading) , 並且在 SPF 方面也並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.

不過呢, 至少 HAProxy 比 DNS roundrobin 還好.

各種 LOAD BALANCE 方案 評估表

SLB

CPU用量

轉送效率

偵測連線

roundrobin DNS

最佳,直接傳給client

NO

ipvsadm

最低

YES

mod_proxy

YES

haproxy

YES

 

過了一個晚上想了想 , 即使 Citrix / Alteon / Foundry 這些 SLB hardware device 也沒有做到真正的 loading detective , 所以就一個免費又高容量的 HAProxy 來說, 算是很好的 SLB 解決方案了.

ㄎㄎ 有做過 HAProxy 實驗的都會貼這一張:

ec6601bde1fdb02e373efc74ea97e0f1

[ref] vi / vim 的 HOTKEY / 操作

vi指令說明(完整版)
.vi 的操作模式
==============
vi 提供兩種操作模式:輸入模式(insert mode)和指令模式(command mode)
。當使用者進入 vi 後,即處在指令模式下,此刻鍵入之任何字元皆被視為
指令。在此模式下可進行刪除、修改等動作。若要輸入資料,則需進入輸入
模式。
.輸入模式
=========
如何進入輸入模式
a (append) 由游標之後加入資料。
A 由該行之末加入資料。
i (insert) 由游標之前加入資料。
I 由該行之首加入資料。
o (open) 新增一行於該行之下供輸入資料之用。
O 新增一行於該行之上供輸入資料之用。
如何離開輸入模式
《ESC》 結束輸入模式。
.指令模式
=========
游標之移動
h 向左移一個字元。
j 向上移一個字元。
k 向下移一個字元。
l 向右移一個字元。
0 移至該行之首
$ 移至該行之末。
^ 移至該行的第一個字元處。
H 移至視窗的第一列。
M 移至視窗的中間那列。
L 移至視窗的最後一列。
G 移至該檔案的最後一列。
+ 移至下一列的第一個字元處。
– 移至上一列的第一個字元處。
( 移至該句之首。 (註一)
) 移至該句之末。
{ 移至該段落之首。 (註二)
} 移至該段落之末。
nG 移至該檔案的第 n 列。
n+ 移至游標所在位置之後的第 n 列。
n- 移至游標所在位置之前的第 n 列。
<Ctrl><g> 會顯示該行之行號、檔案名稱、檔案中最末行之行號、游標
所在行號佔總行號之百分比。
註一:句子(sentence)在vi中是指以『!』、『.』或『?』結束的一串字。
註二:段落(paragraph)在vi中是指以空白行隔開的文字。
.視窗的移動
===========
<Ctrl><f> 視窗往下捲一頁。
<Ctrl><b> 視窗往上捲一頁。
<Ctrl><d> 視窗往下捲半頁。
<Ctrl><u> 視窗往上捲半頁。
<Ctrl><e> 視窗往下捲一行。
<Ctrl><y> 視窗往上捲一行。
.刪除、複製及修改指令介紹 (此單元較少使用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d(delete)、c(change)和y(yank)這一類的指令在 vi 中的指令格式為:
Operator + Scope = command
(運算子) (範圍)
運算子:
d 刪除指令。刪除資料,但會將刪除資料複製到記憶體緩衝區。
y 將資料(字組、行列、句子或段落)複製到緩衝區。
p 放置(put)指令,與 d 和 y 配和使用。可將最後delete或yank的資
料放置於游標所在位置之行列下。
c 修改(change)指令,類似delete與insert的組和。刪除一個字組、句
子等之資料,並插入新鍵資料。
範圍:
e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該字串的最後一個字元。
w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下一個字串的第一個字元。
b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前一個字串的第一個字元。
$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該行的最後一個字元。
0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該行的第一個字元。
)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下一個句子的第一個字元。
(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該句子的第一個字元。
{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該段落的最後一個字元。
}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該段落的第一個字元。
整行動作
dd 刪除整行。
D 以行為單位,刪除游標後之所有字元。
cc 修改整行的內容。
yy yank整行,使游標所在該行複製到記憶體緩衝區。
.刪除與修改
===========
x 刪除游標所在該字元。
X 刪除游標所在之前一字元。
dd 刪除游標所在該行。
r 用接於此指令之後的字元取代(replace)游標所在字元。
如: ra 將游標所在字元以 a 取代之。
R 進入取代狀態,直到《ESC》為止。
s 刪除游標所在之字元,並進入輸入模式直到《ESC》。
S 刪除游標所在之該行資料,並進入輸入模式直到《ESC》。
.搬移與複製
==========
利用 delete 及 put 指令可完成資料搬移之目的。
利用 yank 及 put 指令可完成資料複製之目的。
yank 和 delete 可將指定的資料複製到記憶體緩衝區,而藉由 put 指令
可將緩衝區內的資料複製到螢幕上。
例:
搬移一行 ‧在該行執行 dd
‧游標移至目的地
‧執行 p
複製一行 ‧在該行執行 yy
‧游標移至目的地
‧執行 p
.指令重複
=========
在指令模式中,可在指令前面加入一數字 n,則此指令動作會重複執行 n
次。
例:
刪除10行 ‧10dd
複製10行 ‧10yy
‧游標移至目的地
‧p
指標往下移10行 ‧10j
.取消前一動作(Undo)
===================
即復原執行上一指令前的內容。
u 恢復最後一個指令之前的結果。
U 恢復游標該行之所有改變。
.搜尋
=====
在vi中可搜尋某一字串,使游標移至該處。
/字串 往游標之後尋找該字串。
?字串 往游標之前尋找該字串。
n 往下繼續尋找下一個相同的字串。
N 往上繼續尋找下一個相同的字串。
.資料的連接
===========
J 句子的連接。將游標所在之下一行連接至游標該行的後面。
若某行資料太長亦可將其分成兩行,只要將游標移至分開點,進入輸入模式
(可利用 a、i等指令)再按《Enter》即可。
.環境的設定
===========
:set nu 設定資料的行號。
:set nonu 取消行號設定。
:set ai 自動內縮。
:set noai 取消自動內縮。
自動內縮(automatic indentation)
在編輯文件或程式時,有時會遇到需要內縮的狀況,『:set ai』即提供自
動內縮的功能,用下例解釋之:
‧vi test
‧(進入編輯視窗後)
this is the test for auto indent
《Tab》start indent ← :set ai (設自動內縮)
《Tab》data
《Tab》data
《Tab》data ← :set noai (取消自動內縮)
the end of auto indent.
‧註:<Ctrl><d> 可刪除《Tab》字元。
.ex指令
=======
讀寫資料
:w 將緩衝區的資料寫入磁碟中。
:10,20w test 將第10行至第20行的資料寫入test檔案。
:10,20w>>test 將第10行至第20行的資料加在test檔案之後。
:r test 將test檔案的資料讀入編輯緩衝區的最後。
刪除、複製及搬移
:10,20d 刪除第10行至第20行的資料。
:10d 刪除第10行的資料。
:%d 刪除整個編輯緩衝區。
:10,20co30 將第10行至第20行的資料複製至第30行之後。
:10,20mo30 將第10行至第20行的資料搬移至第30行之後。
字串搜尋與取代
s(substitute)指令可搜尋某行列範圍。
g(global)指令則可搜尋整個編輯緩衝區的資料。
s指令以第一個滿足該條件的字串為其取代的對象,若該行有數個滿足該條
件的字串,也僅能取代第一個,若想取代所有的字串則需加上g參數。
:1,$s/old/new/g 將檔案中所有的『old』改成『new』。
:10,20s/^/ / 將第10行至第20行資料的最前面插入5個空白。
:%s/old/new/g 將編輯緩衝區中所有的『old』改成『new』。
.恢復編輯時被中斷的檔案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在編輯過程中,若系統當掉或連線中斷,而緩衝區的資料並還未
被寫回磁碟時,當再度回到系統,執行下列指令即可回復中斷前
的檔案內容。
%vi -r filename
.編輯多個檔案
=============
vi亦提供同時編輯多個檔案的功能,方法如下:
%vi file1 file2 ..
當第一個檔案編修完成後,可利用『:w』將該緩衝區存檔,而後
再利用 『:n』載入下一個檔案。

 

 

 

vi-vim-cheat-sheet

用 mysql-proxy 實踐 讀/寫 分離

起因是不想要動到舊的程式碼 , 若用 mysql-proxy 把讀寫分離出來 , 那舊的程式連接資料庫的 connect 段就不用改了 , 而且 mysql-proxy 官網還寫了不少好處:

– load balancing
– failover
– query analysis
– query filtering and modification
and many more.

首先要先建制一個 master/slave 的 mysql 架構 – 設定 mysql 成 master / slave 架構

在 gentoo 中 , 用 emerge –av mysql-proxy 把 目前版本 0.61 裝進來 , 然後 /etc/conf.d/mysql-proxy 的設定如下

# /etc/conf.d/mysql-proxy: config file for /etc/init.d/mysql-proxy

# location auf pidfile
PIDFILE="/var/run/mysql-proxy.pid"

# general options for mysql-proxy
OPTS="--proxy-lua-script=/root/tutorial-keepalive.lua
--proxy-backend-addresses=172.30.0.182:3306
--proxy-read-only-backend-addresses=172.30.0.183:3306
"
#OPTS="/root/mysql-proxy.lua"

# if you want mysql-proxy to depend on mysql, enable this:
#RC_NEED="mysql"

這邊的 tutorial-keepalive.lua 可以到 http://svn.mysql.com/svnpublic/mysql-proxy/trunk/examples/tutorial-keepalive.lua下載

參考 http://jan.kneschke.de/2007/8/1/mysql-proxy-learns-r-w-splitting

O’Reilly 有一些 lua 的 sample : http://www.oreillynet.com/pub/a/databases/2007/07/12/getting-started-with-mysql-proxy.html?page=4

MySQL 官網的 FAQ : http://dev.mysql.com/doc/refman/5.0/en/mysql-proxy-faq.html

http://dev.mysql.com/doc/refman/5.0/en/mysql-proxy.html

在 January 30th, 2009 , MySQL Proxy 有新版了  from 0.6.1 to 0.7.0

http://jan.kneschke.de/2009/1/30/mysql-proxy-from-0-6-1-to-0-7-0

另外 Lua 是一種簡單/快速的 script language , mysql proxy snippets

最後看到有個問題 : “SPoF” , Sigle Point of Failure ….

設定 mysql 成 master / slave 架構

準備兩台 mysql server , 用 vmware ESX server , clone 了兩台出來 , 也順便把 dbs 的 aggregator 弄了一套在上面
e2e8905137d0c2753f1eb106aa59eee4

  1. 加個 master 端的 repl 帳號 , 只允許 REPLICATION SLAVE 權限
    GRANT REPLICATION SLAVE ON *.* TO ‘repl’@’%’ IDENTIFIED BY ‘xxxxxx’;
    — 小心 % 要改一下!
  2. Setting the Replication Master Configuration 改 master 的 /etc/my.cnf 檔
    [mysqld]
    log-bin=mysql-bin
    server-id=1
  3. Setting the Replication Slave Configuration 改 slave 的 /etc/my.cnf 檔 , 主要是設 server-id , 把那個 log-bin=mysql-bin 註解掉
  4. 把 master 要 replication 的 database 搬一份到 slave

    in master server:

    cd /var/lib/mysql

    tar cf – db_item/ | ssh [email protected] ‘cd /var/lib/mysql/ ; tar xf –’

    ( 172.30.0.183 是此例的 slave )

  5. Setting Up Replication with New Master and Slaves
  6. unlock master

    in master:

    unlock tables;

  7. startup slave ,

    execute change master to command:

   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=’172.30.0.182′ , master_user=’repl’ , master_password=’xxxxx’ , master_log_file=’mysql-bin.000005′, master_log_pos=791;

  8. in slave:

    start slave;
  9. done!